2025 年,全球科技公司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大乱斗」局面。
具体来说,这两年,我们真的很难再给一家科技公司下定义了。
如果你经常跟踪 Elon Musk 的发言,就会发现,这位万亿美元市值公司的创始人,每天想的好像不是怎么把车卖好,而是怎么把人类送到火星。
在中国的消费电子领域,同样的景象依然存在:
靠智能清洁起家的新贵,接连宣布了进入家电市场、造车甚至造飞机的计划;原本无人机行业的巨头,发布了扫地机器人和一大堆智能影像新品;而靠影像起家的创业公司,则决定扎进无人机的赛道,调整那个过去多年几乎没人挑战成功的行业巨头。
这种乱战的局面,历史上其实也曾多次出现过:
21 世纪之初,「卖电脑」的 Apple 和「做搜索」的谷歌跨界进入手机领域,最终成为了全新智能手机时代里最赚钱的两家公司。
到后来,「做电商」的亚马逊联合硅谷里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 Netflix,愣生生从三星、索尼手里抢下了电视市场的一块大蛋糕。
所以,在每一次的「大乱斗」中,最终比拼的不仅是资金和勇气,还有创业们对于市场的重新建模能力。看准下一阶段的底层竞争能力,是比「跨界竞争」更重要的事。
回到当下的一个局部战场,影石 Insta360 毫无疑问是 2025 年国内最受关注的一家科技公司。6 月,影石结束了多年等待,终于成功上市。然后刚刚「满月」的它们,却在 7 月公布了一个让很多人吃惊的决定:
推出全新的无人机品牌,进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要知道,在外界看来,这个赛道的巨头已经用技术、供应链和品牌构筑起了强大的壁垒。过往出现的多个挑战者多铩羽而归。
影石创始人刘靖康曾在朋友圈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进入无人机市场,不仅是因为他们认为这里可能创造更大的市场增量,更是因为影石要想走出新手村,就必须面对魔鬼教练和更残酷的竞争。只有和最顶尖的选手竞争,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
去年年底,刘靖康曾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对自己创业前十年的故事做过一次整体复盘。12 个月后,我们有机会再次向他抛出更多疑问。
12 月 6 日,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2026 的舞台上,你将听到刘靖康讲述呈现他在这一年「走出新手村」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