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真快啊,就像指缝里的水,抓不住拦不住。有时静下来,心里头会晃悠一下,有点空荡荡的感觉。
年轻时心思野,总想着往外跑,拼事业、顾朋友。眼瞅着过了六十了,才慢慢咂摸出味儿来:走到最后,真能暖你心、扶你一把、靠得住的,其实还是身边最亲的这几个人。不管自己觉得多有本事,过了五十,要想日子踏实心里舒坦,这三位,咱得用心处好。
第一个,老伴:从“伴儿”变成“懂你的伴儿”
年轻时候,整天柴米油盐,磕碰难免,觉得老伴就是个合伙过日子的。等儿女大了离家,老朋友各有各忙,回头看看,才真切体会到:能陪你走到最后一步的,还得是身边这位。
您看,清早一起活动活动筋骨,傍晚并肩在小区走走。这份默契,是时光磨出来的。前阵我身子不爽利,懒怠动弹,人家默默去厨房,煮了碗热粥端过来。心里头憋着事儿,闷得慌,他就坐在旁边听着,偶尔搭句话。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现在成了心里最厚的底。
老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时看情看爱看风光,上了岁数才懂得:能彼此搀扶,知道你冷热、懂你酸甜的,那才是真福气。别因为太熟了,就觉得理所当然。早上醒来问问昨晚睡得可好,天凉了提醒加件衣裳。情分啊,就在这些细微处攒着,才越来越深。
第二个,儿女:学着“收收手”
孩子们长大了!成家立业,都有自己的主意和活法。我们这把年纪再像从前那样,事事都想替他们拿主意,容易惹孩子心里不舒服。五十往上了,我看和儿女相处,关键就是放下身段,多些理解和尊重,学会说“好”。
比方我家儿子,在厂里做事,压力不小,早出晚归。我现在问他,少问“赚了多少”,多说“今天挺辛苦吧?家里头有啥我能帮上忙的?”儿媳妇带孩子,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比上班还耗神。我不再挑剔地扫了没、东西摆得合不合意,更多的是:“带孩子辛苦一天了,歇会儿吧,孩子我看着。”有时炖了点滋补的汤,也给他们小两口送一份过去。说到底,孩子们日子顺心了,做爹妈的才能真正少操点心,多享点清福。
第三个小欢喜:孙辈
暑假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光!7岁的小孙子,正是缠人的时候,动不动就摇我胳膊:“奶奶,讲故事!”16岁的孙女大了,过几天就去上高一了,话不像小时候那么多,但有时也会跟我聊聊学校的新事,考砸了或者哪个老师有趣。
不能光觉得孩子小就宠着、哄着就算。那份亲自然是爱的,可情意更要“走心”。
小孙子下半年要上一年级了,看他小手握着笔瞎画,我就凑过去,一笔一画教他写自己的名字。上回特意买了个他喜欢的卡通书包。小家伙背上书包,在屋里来回走了好几趟,那个开心劲儿!孙女爱画画,我知道后,给她找了个合她心意的兴趣班。每次她拿画给我看,我都认真看,找着亮点夸:“这朵云涂得有层次!”或者“这根线条画得真有灵气!”小姑娘嘴上不说,笑意却藏不住。
这些小不点,就像家里的开心果,也是连接我们和儿女的一条温情的线。在他们身上花的心思,是疼惜,也是让孩子们的爹妈感受到:咱们的爱,一直都在。听着屋里老老小小的笑声,看着孙辈叽叽喳喳的样子,这日子就特别有滋味,连空气都是甜的。
五十岁以后啊,真该把心多放在自己和最亲的人身上。用心处好老伴、儿女、孙辈这三位亲人,不是为了讨好谁,是为了自己往后的路,能走得安心、有伴儿、更暖融。
古人智慧深,《礼记》里那句“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说得真在理。一家人彼此疼惜,互相体贴,和和美美地说说笑笑,这光景,不就是我们这辈子盼着的最踏实的光景吗?
发布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