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董袭莹主要有两点争议:一是其跨界经历,二是是否涉及学术腐败

来源:九派新闻

#董袭莹规培后学术生涯如火箭般蹿升#[#围绕董袭莹主要有两点争议#:一是其跨界经历,二是是否涉及学术腐败]回顾董袭莹的跨界医学经历,其本科在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女子学院就读经济学,2019年入选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4”试点项目。这项教育改革为本科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接触临床医学的机会。毕竟按照国内的医学培养模式,医学博士生的正常学制是“5+3+4”,即五年医学本科,三年医学硕士和五年医学博士,或者临床八年制(本博连读),最后才能获得医学博士的文凭。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如果本科学的不是临床医学,则意味着彻底与医生这个职业无缘。#董袭莹问题与其删文不如直面真相#

但是通过协和的“4+4”模式,无论本科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通过四年的医学培养获得医学博士文凭。“4+4”模式开办的初衷是为培养临床复合人才。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在2023年首届医学专业“4+4”模式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曾表示,这项制度把医学教育定位、建立在基于多学科本科教育的研究生教育上,以“纳多学科背景者、纳爱医者、纳天下贤才学医从医传医”的“三纳”方式,面向全球著名高校所有专业的本科生招生。。。。。。经过四年医学教育后,将多学科基因在医学界未来的实践与发展中进行表达。

但这个制度却也同样为一些人打开了方便之门。2019年,董袭莹被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录取。入学后,一个本科非医学的学生,却迅速展现了其在多个医学领域的成绩。

在消化内科方面,2021年,董袭莹作为第二作者,在《中华医学杂志》刊发了一则文章《第551例 吞咽困难—胸腔积液—后纵隔囊肿》。该文章所分析的患者于2020年收入北京协和医院,2021年3月手术完成,当时董袭莹入学仅一年左右。在胸外科方面,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11月,董袭莹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实习医生,在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医联体胸外科病房手术室,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团队协作开展荧光腔镜精准肺段手术。此时距离董袭莹被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录取仅两年。

在神经外科方面,2022年11月,董袭莹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背景发表了一篇名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室腹腔分流置入术后的短期和远期结局》的论文。

更“重磅”是的,在肿瘤方面,2023年,董袭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部分)》。所谓临床实践指南,一般是由顶级专家所编写的对于某一种疾病的治疗指导,而此时董袭莹甚至还只是一名规培生。

另外,网友爆料董袭莹的博士毕业论文《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研究方向为妇科影像,指导老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家邱贵兴。不过,目前知网已经无法查询到董袭莹的毕业论文。

可以看出,董袭莹在规培后的学术生涯如火箭般蹿升,而这些成果显然违反常识。

尽管董袭莹的入学研究方向为内科,但是其研究领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2023年毕业后,董袭莹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与其所学方向毫不相干的泌尿外科担任住院医师。4月29日,界面新闻记者致电北京协和医学院,电话未能接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卫健委所属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也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按照规定,临床专业医学生毕业后需经历3年的规范化培训,在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学习,通过结业考核后才能成为具有独立行医能力的临床医师。(界面新闻)@九派新闻

责任编辑:陈建瑞 SN243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